康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介绍

发布时间:2021-03-18


康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介绍

1.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历程、建设概况

1.1.1   专业发展背景

bat365在线平台成立于2009年,经过十年的专业建设,现有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听力与言语康复学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21人,2016年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两个专业分别通过世界物理、作业治疗联盟认证。现有在校生810人。2016年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两个专业分别通过世界物理、作业治疗联盟认证。直属福建省康复医院2016年整体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国内首家国际最高认证)。直属福建省康复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南加州大学物理治疗学海外实习基地。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人,高级职称占比35%;博士学位18人,占比69%;18人有境外访学经历,占比69.23%;是一支方向稳定、结构合理、年轻、富有创新能力的队伍。

本学科注重发展学生“全面健康”的理念,在体现“功能观”健康促进的专业特点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医疗服务理念培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模范教师作示范,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崇高医德的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凸显职业操守的塑造,实现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技能三位一体,并贯彻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中,覆盖康复治疗专业教育全过程及教育质量持续监控和改进中。培养模式采用多层次临床实践教育体系的全面整合,利用实训中心和临床基地,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训练,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复运用,不断深化,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逐步达到“精技能”的目标和要求。

1.1.2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历程 

经过近10年的建设,依托福建省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康复实践教学中心,学科已建成包括骨科疾病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儿童康复、心肺系统疾病康复、物理因子疗法、矫形器与压力衣制作的实验实践教学区,总面积达645平方米。康复治疗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达2:1至4.5:1,形成了规范而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和考核体系。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标准化病人(SP)等模拟化实验实践教学方式融入到小组学习、案例分析、PBL教学等实验实践教学中,规范和强化学生临床决策分析技能,培养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校目前正在筹建中国康复产业研究院,对康复实验实践教学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布局,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和更新,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康复实验中心建设,丰富和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1.3 虚拟仿真建设概括

2013年起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本中心积极响应工作部署,着手对实验中心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升,积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和共享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共享教学资源包括依托学校校图书馆中心的网络资源,如中国数字人体解剖系统、超星学术视频、医学学习考试系统、银符在线考试模拟题库等;及本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康复医学概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操作治疗学》资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和开发。目前已完成了肩关节松动术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肱骨外上髁炎的针灸康复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肘关节功能解剖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等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和项目的建设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实验对象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能加强对虚拟穴位针刺或解剖定位、生理功能等实验原理和技术、实验操作流程等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各种仿真器械、场景和操作,实现虚实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相互补充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同时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形成性教学评价和全面评价的优势,兼顾知识、技能、能力等多元化、过程化考核模式的特点,是对传统单一化考核方式的有效突破。今后将利用我院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和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1.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必要性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集合先进的虚拟模拟产品、模拟教学课程、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与优秀教学人才于一体,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康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有效解决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2.1解决对人体微观结构等抽象内容的教学难题

传统教学中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中的多种媒介就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学明白。例如,肌动学虚拟仿真项目以3D形象直观展示各解剖形态,特别是肌肉骨骼系统,并能通过可交互的关节运动动画,动态地展示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系统的形态变化。独特的交互方式允许同学自由地对虚拟的解剖结构进行选择、剥离、缩放等操作,自主地探索学习验证,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成为了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

1.2.2解决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

受医学伦理学和病人安全的限制,针刺等侵入性操作不允许学生在病人身体上进行反复练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可以反复多次练习,熟悉临床诊疗步骤和细节,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机会体会临床上实践过程,且练习过程中的失误,也不会带来人身伤害和环境危害,不会浪费财力、物力,使用者可以通过虚拟培训熟练掌握知识原理和操作流程,日后上岗将应对自如。

1.2.3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被信息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改变后,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用线上虚拟实验与线下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开展理实一体的实验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又能使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特色与创新

在康复虚拟仿真教学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各仿真教学系统针对特定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应用多媒体、三维建模、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和真实世界中一样或者相近的体验,提高实验教学项目的吸引力和教学质量。中心特色与创新主要包括:

1.3.1实验教学宗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一切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临床实践思维和能力、创新精神的综合培养;重点解决传统教学中实验条件不准备或实行困难等问题,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特点,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1.3.2实验教学设计以虚拟-仿真-实验为主线 充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多种虚拟软件,通过线上虚拟交互与线下模拟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示教相结合,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加强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学习体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3.3实验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体现本科教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选择准确适宜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现必要性和适用性。例如在传统康复方法学中,通过腧穴分层解剖的动态演示、定位及针刺手法的动态体验,更加直观、具体的体验针刺实践技术。

1.3.4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多样 依托虚拟仿真、人机交互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同时结合各种可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研讨式、合作式学习,创立新的虚拟实验教学+实体操作虚实双结合实验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扬长补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3.5实验教学综合性评价体系更完善 改变传统单一化考核模式,将理论模块、实验模块和虚拟试验模块考核相融合,兼顾知识、能力和技能综合性、多元化、过程化考核,同时加强标准化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效率。

1.4 虚拟仿真实验室实景